- 发布日期:2025-07-25 20:29 点击次数:101
鲁网7月23日讯“再也不用为抢车位发愁了!”随着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下水泉村新增电动车车棚正式启用,村民们纷纷点赞这项“家门口的民生工程”。针对村内电动车数量激增、原有车棚饱和的难题,村“两委”将车棚扩容建设列为“一村一大事”重点项目,经过1个月紧张施工,如今新棚落成,有效缓解停车压力,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。
直面停车难题,民生工程加速落地
近年来,下水泉村电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,原有的车棚早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。每到早晚高峰,“一位难求”的现象频频出现,车辆占道停放、挤占消防通道的问题屡见不鲜,不仅影响村容村貌,更埋下安全隐患。为从根源上解决这一“顽疾”,村“两委”主动作为,通过走访调研、村民议事会等形式广泛征集民意,将车棚扩容纳入“一村一大事”规划。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,并邀请专家现场勘测选址,一项承载着村民期盼的民生工程迅速启动。
扩容提质,打造便捷安全新标杆
新落成的车棚位于村民楼二号楼前,占地面积达200平方米,宽敞明亮的空间可同时容纳80辆电动车有序停放。棚体采用坚固的钢结构,搭配耐用的防晒顶棚,既能抵御风雨侵袭,又能为车辆提供全方位防晒保护。棚内配备40多个智能充电桩,支持扫码、刷卡双模式支付,并具备自动断电、过载保护等功能,彻底杜绝“飞线充电”风险。“现在停车不‘打架’,充电不‘飞线’,看着敞亮,用着安心!”村民张阿姨的话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。
共建共享,民生工程凝聚村民力量
新车棚从规划到落成,处处彰显“村民参与”的智慧与热情。施工期间,党员带头协调用地、化解矛盾,建成后,村民自发组建“车棚管理志愿队”,主动参与日常清洁与秩序维护。村“两委”同步出台《车棚使用公约》,推行“村民自治+专人管理”模式,确保车棚长效运营。如今,规范有序的停车环境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,更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成为乡村治理的新亮点。
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下水泉村电动车车棚的落成,是“一村一大事”工程惠及民生的生动实践。未来股票的平台,村里将继续倾听群众心声,以更多暖心惠民项目为抓手,让乡村生活更便捷、更安全、更温暖!(通讯员孙宏悦)